笔趣阁

我看书斋>红楼大当家 > 第354章 试点(第3页)

第354章 试点(第3页)

刘先生去倭国前,他们曾数次夜谈,改革的最佳时机,最好是在一场大胜之后,不论是倭国的,还是准格尔的。

皇帝明白他的意思,不就是这时候的他,更显得英明神武吗?

那些不想让出到手利益的人,面对这时的他,会下意识的低头。

他们就算想闹事,也要考虑天子一怒,他们承不承受得住。

就算自己能承受得住,家族、三族、七族、九族能不能承受得住。

皇帝是个能听得进劝的,所以马不停蹄的就这么干了。

“爱卿忠悃,朕心甚慰!”

皇帝给了贾珍一个鼓励的笑容,“然赋税改制关乎国运,非一家一族之事,众爱卿,还是那句话,三日之内畅所欲言。”

话是这么说的,但畅所欲言?就很难。

除非像贾珍这样的丘八。

其他人,尤其是读书人,大家为何努力往上爬?

不就是因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吗?

读书艰难,但只要读出来,哪怕是个秀才,也有几十亩的免田税福利。

多少穷秀才,就靠这个过日子呢。

他们真要同意了,以后还不得被人戳脊梁骨?

大昭对读书人,本就不比前朝,现在干脆免了这福利……

“皇上,臣以为此举不妥。”

当场就有人站了出来。

不过,他也没敢说举人进士啥的。

他只说‘穷’秀才。

重点说普通农家供一个读书人有多艰难,说接着科考的艰难。

这么一点福利不给,他们以后还怎么读书?

长此以往,是不是最后站在朝堂上的,都是世家大族的子弟?

寒门是不是再无出头之日?

皇帝很认真的听着,当场跟他讨论,维持秀才的基础福利可行性……

一时之间,朝堂好像变成了菜市场。

贾珍老老实实退于一旁,竖着耳朵听嗓门最大的几个。

这朝堂上,很多时候,要靠嗓门,要靠持续的体力。

你吵不过人家,那十有八九,就会落败。

贾珍听他们吵架,感觉挺有意思的,有意无意间,就看出了许多经验。

不过这场有关赋税改革的讨论,远不是三天能解决的。

直到正月过了,二月初七,才开始以金陵为试点。

金陵是贾家的老家,贾珍既然先跳出来,那就先从金陵来。

好些人都想看贾家的笑话。

你贾珍愿意的事,你的族人愿意吗?

这白白的把到手的银子交出去,谁不心痛?

就算你族人愿意了,史家愿意吗?王家愿意吗?薛家愿意吗?

好些人等着他们几家闹起来,可是一天天的,金陵城安安静静。

实在是大家想反对都不行,王家有点本事的如王子期那些人,尽都被抄家流放了。

史家两侯史鼐、史鼎都是谨慎人,不曾给家族递下只言片语,史家其他人又哪里敢动?

那贾珍的老娘是谁?

是回家一趟,差点让整个江南血流成河的人物。

至于薛家……

嫡支的公子、小姐,都在贾家读书呢。

人家写信回族里,全力支持。

其他士绅就算有怨言,也不敢不配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