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性沟通:通过强调“我”来巩固自己的立场,防止被质疑或挑战
·习惯性自我确认:不断重复“我认为”实际上是在强化自己的存在感和重要性
家庭互动特点
这种情况在家庭关系中特别明显,是因为:
·家庭是最不加掩饰的场域:人们在外面会遵守社交礼仪,但在家庭中会回归最本真的沟通模式
·历史角色固化:可能他在家庭中长期扮演“决策者”角色,其他成员默认了这种沟通模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缺乏反馈机制:没有人曾经指出或挑战过这种沟通方式,导致模式不断强化
应对自我中心化沟通的策略
??温和地引入“我们”视角
·在回应中自然使用包容性语言:“那么我们能不能一起看看这个问题?”“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考虑?”
·提问引导对方考虑他人:“你觉得妈妈会怎么想这个问题?”“如果我们从弟弟的角度看,会有什么不同?”
·分享自己的感受时使用“我”语句示范:“当我听到你这么说时,我感到”(这是健康的使用“我”的方式)
??建立对话的双向性
·有意识地平衡对话比例:可以在对方表完“我认为”后,温和地说“我也有些想法想分享”
·使用连接词转换话题:“你刚才说的很有启,我由此想到”“基于你的观点,我还想补充”
·设定小型互动规则:比如“我们每个人轮流分享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让对话更加平衡
??理解但不完全妥协
·区分内容与表达方式:有时可忽略他的“自我中心式表达”,专注讨论实际内容
·选择关键时刻回应:不是每次都需要纠正,但在重要决策上要坚持双向沟通
·接受局限性:有些模式根深蒂固,改变需要时间和耐心,小进步就值得肯定
自我中心沟通者的内在世界
理解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有助于减少它对你的情绪影响:
外在表现内在可能心理应对视角
不断说“我认为”需要被认可、害怕被忽视这不是针对你,而是他的不安全感
忽视他人观点缺乏视角采择能力这是他能力的局限,不是你价值的反映
强调自己正确维持自我价值感需要通过“正确”来确认自己存在意义
保持自我主体性的方法
在自我中心者主导的对话中保持自己的主体性,是一项需要练习的技能。当你感到自己的声音被淹没时,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预先准备:重要谈话前先明确自己的核心要点,即使对话被带偏也能回到重点
使用定位语句:如“回到我最初说的观点”“这正好印证了我的担心”等,帮助锚定自己的立场
物理姿态保持:交谈时保持开放但坚定的身体姿态,这会影响心理状态和对方感知
选择最佳时机:在他情绪平稳、不太疲劳时交流,这时他更有可能聆听他人
最重要的是保持对自己的确信——当对方不断说“我认为”时,不代表你的“我认为”就不重要。每个人的主体性都不应该因为别人的沟通习惯而减弱,尤其是在家庭关系中。
真正的对话不是争夺话语权,而是在各自的声音中找到和谐的节拍——即使节拍器暂时只按一个人的节奏摆动,也不改变合奏中每个乐器的独特价值。
喜欢生活随想随思记请大家收藏:dududu生活随想随思记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