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伦虫群的退却,如同其入侵一般,迅猛而诡异,给饱经蹂躏的银河留下了一片狼藉与深深的困惑。
在风暴星域,那被终焉炸弹撕裂出的绝对虚无之境两侧,逐渐重新恢复控制的虫群残部,正在缓慢的调转航向。
包围堡垒世界的虫群也开始缓慢的撤离。
它们不再进行有组织的进攻。
在大吞噬者意志重新接管之后,虫群开始沿着那令人心智冻结的虚无边缘,向着银河之外的方向蠕动。
庞大的生物舰队列拥挤、碰撞,撤退过程显得比冲锋的时候更为快,那仓皇逃窜的样子与来时那摧枯拉朽的恐怖洪流判若两物。
其中一部分虫群甚至在撤离时被挤下深渊,彻底消失不见。
只不过没人注意到那宇宙缺口的边缘,古老的网道系统却依旧在尝试着重新驳接断口。
被挤落的虫群之中有一部分就如同溢出的水流漫进了网道断口之中,彻底失去了控制。
但是此时大吞噬者已经不在意这些和自己断联的虫群了。
而这些坠入网道断口的虫群很快就会在网道之中恢复他们的本性,并追寻新的猎物。
遵循其狩猎的本能,他们能够在网道之中遇到的生物质来源只有倒霉的黑暗灵族。
这股退却的浪潮并非孤立于风暴星域。
几乎在同一时刻,所有入侵银河的泰伦虫巢舰队都在退却。
无论是在极限星域与伏尔甘和奥特拉玛舰队缠斗的,在太平星域冲击多恩与暗鸦守卫们构筑防线的,还是在朦胧星域逼近芬里斯威胁鲁斯子嗣的,甚至是在阿米吉多顿与钢铁军团血战的。
所有的虫巢舰队都如同接到了最高指令,同时停止了攻势。
它们毫不犹豫地放弃即将到手的猎物,迅收缩战线,集结舰队,然后以惊人的果断朝着银河系外的深邃黑暗加驶离。
这绝非仅仅因为瞬间损失了数十光年的生物质。
根本原因,在于那击穿了现实与亚空间壁垒的终极爆炸直接创伤了泰伦虫群的集体意志——大吞噬者本身。
那越其理解范围的、纯粹的“虚无”,瞬间激活了其最深层的生存恐惧,暂时压倒了无尽的饥饿感。
银河系在其感知中,从丰饶的猎场变成了布满致命陷阱的险地。
生存的本能迫使它命令所有触须立刻撤离,重新评估这片危险的星域。
然而,撤退绝非放弃。
泰伦虫群拥有冰冷而高效的智慧。
一个能孕育出如此可怕毁灭力量的星系,其基因宝库的价值反而无限提升。
大规模的直接入侵被判定为当前阶段的非最优解,取而代之的是更为阴险和长远的渗透策略。
在撤退的洪流中,难以计数的微小孢子囊、伪装成小行星或太空残骸的生物结构、乃至进入深层静默状态的微型巢穴,被悄然播撒向沿途的星系。
它们如同沉睡的种子,深深嵌入行星的地壳、潜伏于气态巨行星的云层、隐藏在小行星带的阴影里,静待未来被唤醒,从内部瓦解防御,窃取关键的基因序列。
那些被煽动起来、制造了无数混乱的基因窃取者邪教,也接到了指令,从疯狂的暴动转为极致的隐秘,更深地潜入巢都底层与社会缝隙之中,进一步的进行缓慢的渗透与基因窃取。
对于泰伦而言,吞噬并非终极目的,寻求不断的基因进化才是能确保族群永恒。
彻底毁灭所有基因多样性,无异于断绝自身未来的可能性。
没人知道,其实虫群掠食过的河系之中,泰伦甚至会特意留下一些可能孕育生命的星球。
虫群的退却让人类帝国和太空死灵获得了喘息之机,但双方都已付出惨痛代价。
风暴星域因铁人的堡垒化和最终的牺牲性决策,核心区域得以保全,但外围世界尽成焦土。
而其他星域则损失惨重:极限星域东部和南部数个富庶星区被啃食一空,星球生态系统彻底崩溃。
太平星域边缘世界再一次十室九空,人口锐减。
朦胧星域北部航道沿线遍布废墟。
阿米吉多顿周边星系尽化焦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