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华严肃而郑重地对他说:“孔团长,独立四团是咱手里最锋利的剑,机动作战能力最强,特战行动更是不在话下。“
“这次任务至关重要,你立刻派出先头部队,把沿途的小鬼子岗哨和伪军全部清理掉,务必保证行动的隐秘性。”
“一旦让平型关的鬼子有所察觉,提前做好防御准备,咱们这仗就难打了,易攻难守的局面可绝对不能出现。”
孔清德毫不犹豫地敬礼,坚定地回答:“请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回到团里,孔清德迅挑选出一支精悍的先头部队。
战士们个个身手矫健,眼神中透着无畏的光芒。他们如鬼魅般悄然出,沿着预定路线,对敌人的岗哨展开悄无声息的猎杀。
与此同时,陈振华还精心调配炮兵的力量。他找到李有才,商议后决定从现有炮兵中分出一部分,再加上新交付的炮团成员,为独立三团组建一个炮连。
炮连的组建过程紧张而有序,门九二式步兵火炮被仔细擦拭、调试,炮手们反复练习操作技巧。
陈振华亲自来到炮营,看着这些崭新的火炮和充满干劲的战士们,语重心长地说:
“同志们,这个炮连在今后的战斗中肩负着重大使命,你们要用精准的炮击为部队开辟道路,挥出强大的火力支援作用!”战士们齐声回应,声音响彻营地。
为了应对随时可能来袭的小鬼子师团,陈振华经过深思熟虑,做出了艰难而又必要的决定。
他将战车团、特战团、独立一团、独立三团、炮团、以及团、团、新三团、新四团等主力兵力留了下来。这些部队,每一个都是师的精锐力量,犹如一颗颗定海神针,守护着重要防线。
同时,陈振华也立刻安排,以上这些团里,由于战斗造成的伤亡,导致编制缺失,此时则是立刻从那些经过初步整修过的国军俘虏中选拔了ooo名优秀积极分子,则是及时补充到这些主力部队中。
不仅如此,陈振华还刻意安排,在后续针对那些解救出来国军战俘的培训之中,更多的增加射击和军体拳等综合作战素质的训练。
陈振华意识到,要想充分利用这万名国军俘虏,必须制定一套全面且细致的计划。
他深知,仅仅将这些俘虏补充进部队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对他们进行深刻的政治思想培训,让他们真正融入八路军的战斗体系,为抗日大业贡献力量。
于是,陈振华迅与李政委、王芳林副政委取得联系。三人围坐在简陋的作战室里,地图摊开在桌上,上面标注着各方势力的分布。
陈振华神情严肃,手指在地图上轻轻划过,说道:“两位政委,这万名国军俘虏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但我们必须好好规划如何将他们转化为我们抗战的有力力量。”
李政委点头表示赞同,“没错,这些俘虏的思想改造至关重要,只有让他们从内心认同我们的抗日理念,才能真正挥作用。”
王芳林副政委也接口道:“确实,我们得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让他们不仅在军事技能上有所提升,更要在思想上与我们保持高度一致。”
经过一番深入探讨,他们初步拟定了一个全面的培养及应用计划。陈振华决定,先对这万名俘虏进行系统的政治思想培训,之后将他们有针对性地补充到各个部队中。
随后,陈振华又马不停蹄地与独立二团、独立五团、独立六团、独立七团、独立八团、独立九团以及独立十团的将士们进行沟通。在临时搭建的营帐里,各团团长和骨干们神情专注地听着陈振华的部署。
陈振华目光坚定地看着大家,说道:“同志们,我们目前面临着兵力短缺的困境,但现在有一个契机。“
“这万名国军俘虏经过一个月的政治思想培训后,将补充到咱们各团。预计每个团至少补充ooo人,部分团甚至会补充到oo人,我们要把独立一团到独立十团全部打造成大型的精锐团。”
各团团长听后,脸上露出兴奋与期待的神情。独立二团团长吴达麟率先表态:“请旅长放心,我们一定做好接纳新兵的准备,让他们尽快融入到我们的队伍中。”
陈振华接着说:“这不仅是兵力的补充,更是战斗力的提升。这些经过培训的新兵,将为我们的团队注入新的活力。大家要做好准备,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环境,共同为抗日事业奋斗。”
不仅如此,陈振华还有着更为深远的考量。他打算将经过政审和政治培养结束后的万名国军,迅输送到东晋纵队,补充到纵队的各个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