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华在精心安排好平型关的防守力量后,带领着独立四团、独立五团独立十一团,迈着坚定的步伐,向着繁峙县城方向无畏进。
师的战士们的眼神中燃烧着对敌人的愤怒和对胜利的渴望,他们深知,前方等待着他们的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但他们毫不退缩,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必须勇往直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那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此时的晋北大地沦为了各方势力角逐的残酷战场。灵丘的小鬼子在遭受沉重打击后,被英勇的八路军各师打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而繁峙县的小鬼子见状,也慌了神,匆忙收拾行囊,放弃了这片阵地,并将繁峙县的防守任务,一股脑地交给了紧急赶来的晋绥军第军师,妄图以此阻挡八路军三六五师的凌厉攻势。
晋绥军第军奉命接防繁峙县,他们自以为凭借自身兵力,足以组织起有效的防御,阻挡八路军的脚步。
然而,他们却低估了陈振华的决心和八路军的战斗意志。陈振华对晋绥军此前违反统一抗战战线的行径早已深恶痛绝,在他心中,这些行为无疑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背叛。
此刻,他下定决心,不仅要将整个晋省的小鬼子彻底清除,还要解决那些与敌人勾结、破坏抗战大局的晋绥军势力,为日后更加稳固地建设抗日根据地扫清障碍。
陈振华深知,这是一场意义非凡且刻不容缓的战斗。他没有丝毫犹豫,果断地带领着独立四团以及独立十一团和独立五团的将士,向着繁峙县进,一场大战一触即。
当陈振华得知接手繁峙县防御的是晋绥军第军的师,兵力约一万两千人时,他迅在心中谋划起作战策略。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让独立四团的四千余人承担起包围繁峙县的重任,将敌人困在城中,切断其与外界的联系,使其成为瓮中之鳖。
而独立十一团的四千余人,则作为此次战斗的主攻力量,等待时机,给予敌人致命一击,而独立五团,则是直接越过繁峙县城,前往忻州方向潜行。
做出决策后,陈振华立即找来孔清德和高致远,与他们详细商讨作战计划。
三人围坐在地图前,陈振华一边指着地图,一边阐述着自己的想法:“孔团长,高团长,此次攻打繁峙县意义重大。晋绥军第军的师虽有一万多人,但我们只要策略得当,定能取胜。“
“独立四团负责包围,切断他们的退路和补给。独立十一团作为主攻,等待合适时机起冲锋,你们觉得如何?”
孔清德和高致远认真倾听后,对视一眼,纷纷点头表示认同。孔清德说道:
“旅长,此计甚妙,就按您说的办,咱们一定能拿下繁峙县!”
高致远也坚定地说:“对,让这些破坏抗战的家伙尝尝咱们的厉害!”
与此同时,陈振华深知火力压制在这场战斗中的关键作用。他下令将独立四团和独立十一团的所有火炮力量集中调配到繁峙县城周围。
在拿下平型关后,部队缴获了大量的火炮弹药,这使得独立四团和独立十一团的火炮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原本仅有门的式步兵炮两个步兵炮排,如今数量大幅增加到了门,达到一个步兵炮营的规模了,再加上众多的迫击炮和掷弹筒,已然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火力威慑。
战斗前夕,陈振华来到火炮阵地,看着一门门乌黑亮的火炮,拍了拍炮手们的肩膀,说道:
“同志们,这些火炮就是咱们的底气,一会儿战斗打响,就靠你们用这些家伙把敌人的防御工事轰个稀巴烂!”那些炮手们齐声回应:“保证完成任务!”
在抗日的烽火岁月里,每一场战斗都是对力量的磨砺与考验。独立四团和独立十一团的炮兵力量,在经历了无数血与火的洗礼后,已然展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
起初,这两个团的火炮力量加起来,不过仅有门式步兵炮,在广袤的战场上,这点火力显得颇为单薄。
然而,命运的转折出现在平型关大捷之后。这场辉煌的胜利,不仅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更让部队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其中就包括数量可观的火炮。
喜欢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请大家收藏:dududu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