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我看书斋>非正常武侠:别人练武我修仙 > 第169章 人心(第3页)

第169章 人心(第3页)

“北边!北边还有个小储物间!”一名曾来过粮仓的官差突然喊道,带着众人冲向粮仓北侧。

储物间的木门已被烧得变形,潘世恩和两名官差合力将其撞开,里面的景象却让众人的心彻底沉了下去。

储物间里堆放的杂粮袋全被引燃,地面上只剩一层厚厚的灰烬,用手一捻,便化作粉末随风飘散。

阿青不甘心地在灰烬里翻找,指尖被滚烫的地面烫得红,却连半粒能吃的粮食都没找到:“该死!连一点剩的都没有!”

她猛地踢向墙角的空麻袋,麻袋瞬间碎裂,扬起的灰烬呛得人不住咳嗽。

潘世恩蹲下身,抓起一把灰烬放在鼻尖轻嗅,眉头紧锁:“火油的味道很重,纵火的人是故意把所有粮食都烧干净,一点活路都不打算给城中百姓留。”

他起身看向四周,粮仓的四个角落都有燃烧的痕迹,显然纵火者早有预谋,把所有可能藏粮的地方都泼了火油。

一名官差瘫坐在地,声音带着绝望:“没了粮食,府衙里的百姓……撑不过明天啊。”

其他官差也都垂头丧气,握着长刀的手微微颤——他们拼死杀到这里,却连一粒粮食都带不回去。

阿青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头的焦躁,看向潘世恩:“再找找!说不定还有遗漏的地方!比如粮仓的地窖?”

潘世恩眼前一亮,立刻带着众人冲向粮仓后方的地窖入口,可掀开地窖盖板的瞬间,浓烟便从地窖里涌出,里面的粮食早已被烟火熏成了焦炭,连地窖的木梯都烧得只剩半截。

“真的……一粒都没了。”潘世恩缓缓放下地窖盖板,声音沙哑。

这时阿青突然像是想到了什么。

“城中应该有粮铺吧?还有寻常百姓家里也有粮食,咱们可以去找找。”

听到这话,原本垂头丧气的众人立刻又重新燃起希望。

“是啊,我怎么没想到这点!!”潘世恩拍着脑袋说道。

随即众人转身离开粮仓,开始去城里其他地方搜寻粮食。

而元照则带着雪蕊在粮仓周边四处检查,试图找到纵火之人。

可转悠了小半天,始终没能找到半个人影。

要是这时候老狼在就好了,以它灵敏的嗅觉,肯定能追踪到凶手。

就在这时,元照在一处烧焦的墙角看到了一片一闪而过的衣角。

“谁?”她连忙闪身过去查看情况,可当来到墙后,却现这里空空如也,只有一串交错的脚印,而脚印在延伸到不远处的草丛之后便消失不见。

没能找到凶手,元照只能带着雪蕊返回去找阿青她们。

经过一番努力,阿青她们终于在天黑之前,找了不少粮食运回了府衙。

时间转眼来到下午,毒辣的日头渐渐西斜,整个义侠城的空气中都弥漫着血腥与腐臭交织的气息。

经日光蒸腾,那股味道愈浓烈刺鼻,即便站在府衙院内,也能清晰嗅到那令人胃里翻涌的恶臭。

元照一行人护送着又一批百姓踏入府衙大门,沉重的木门在身后缓缓闭合,门闩落下时出“哐当”一声闷响,让跟在他们身后的百姓像是终于卸下千斤重担,一个个浑身脱力地瘫坐在地上,有的甚至直接躺倒,连抬手擦汗的力气都没有。

府衙之外的街道上早已没了往日的喧嚣热闹,只剩一只只活尸在空荡荡的路上漫无目的地游荡,肢体僵硬地拖拽着,偶尔出几声嘶哑的嘶吼,格外瘆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元照心里清楚,她们护送回来的,大抵就是城中最后一批幸存者了。

普通百姓手无寸铁,既没有高强武艺傍身,也缺乏应对活尸的经验,根本撑不过这么长时间的围堵。

那些来不及被救下的人,多半已沦为活尸口中的猎物。

府衙内刚安顿好百姓,一名身着青色官袍的男子便在卫兵的搀扶下匆匆赶来,正是武威郡的太守赵憬。

他约莫四十岁出头,身形高瘦,往日里梳得一丝不苟的髻此刻散乱地垂在肩头,几缕沾着汗污与灰尘的丝紧紧贴在额头上,脸色苍白,显得狼狈不堪。

他的官袍也皱巴巴的,袖口和下摆还沾着不少黑褐色的血渍,显然方才也在府衙内亲自参与了抵抗活尸的战斗,着实吃了一番苦头。

据赵乾曾向元照几人透露,这位赵大人到武威郡上任的时间并不长。

而他的前任太守并非正常调任——去年冬天,前任太守被不明人士暗杀在府衙后巷,此事在当时还曾引起过不小的震动。

那位前任太守本就不是什么好人,所以他一死,百姓立刻拍手称快。

也不怪百姓怨恨他。

在他任期间,整个武威郡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除了常规的赋税,还巧立名目增设了“冬防钱”“路引钱”“修缮钱”等诸多杂费,一年之内竟要征收三四次。

百姓们被层层盘剥,不少人被逼得卖儿鬻女、流离失所,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与前任截然不同,赵憬一到任,便立刻着手整顿赋税,将前任乱加的苛捐杂税尽数减免,还打开府衙粮仓,赈济因赋税过重而陷入困境的灾民。

除此之外,他还组织百姓修缮水渠、拓宽商路,鼓励商户开店经营,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便让原本萧条破败的武威郡渐渐有了复苏的迹象。

只是谁也没有料到,这份刚刚到来的太平如此短暂,义侠城竟突然之间爆了活尸之灾。

其实按大梁的律例,一郡太守本无权力随意制定或更改税收政策,所有赋税调整都需上报朝廷,经户部批准后方可执行。

但如今的大梁朝局动荡,佑祯皇帝统治昏庸,一心只知搜刮民脂民膏以满足自己的奢靡需求,每年都会给各地官府下达各种严苛的征税名目,催缴赋税的文书更是一封接着一封,压得地方喘不过气。

上头如此行事,底下的官员们自然有样学样,甚至借着征税的由头浑水摸鱼、中饱私囊,将百姓的血汗钱悄悄纳入自己腰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