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把那块野猪肉切成块,用葱姜爆香,加酱油、料酒炖上,炖得肉香四溢,汤汁浓郁。
锅盖一掀,整个院子都飘着香味。
她特意多做了一些,等饭熟了,就挨家挨户去请人,说是“今天图个热闹,请大家来吃顿饭,感谢帮忙”。
地整好了,大棚也搭了起来。
钢管骨架立得整整齐齐,塑料膜在阳光下泛着微光,五个棚排成一排,远远看去,像一排整齐的小房子。
这次一共建了五个棚:两个专门用来种灵芝,一个种猴头菇,一个种葡萄和小番茄,剩下的那个棚则安排种竹荪和羊肚菌。
灵芝和猴头菇算是比较常见的食用菌,但竹荪和羊肚菌在这片厂区还从来没人见过,甚至连听都没听过。
那个年代,很多人连“羊肚菌”这名字都没听说过,更不知道它滋补养生,对身体极好;至于竹荪,更是稀罕物,有人以为是蘑菇的一种,有人干脆当成毒菌,连碰都不敢碰。
她试着用这段时间给厂区种菜、搭棚挣来的贡献值,在空间里换一些菌种。
可她在空间里翻来覆去找了好几遍,也没能找到竹荪和羊肚菌的种子。
空间里倒是有不少普通菌类,比如平菇、香菇、木耳,可她需要的这两种却始终没有。
无奈之下,她只好退而求其次,低价从黑市换来一点竹荪和羊肚菌的样品,虽然量少得可怜,但好歹能拿来做实验。
她把样品小心翼翼地保存好,又在空间里模拟它们的生长环境——温度、湿度、光照、土壤酸碱度,一点一点调整,反复试验。
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她只能自己摸索,一点点琢磨怎么培育,怎么让它们稳定生长,什么时候能大规模出菇。
这个过程很慢,但她并不急,心里反而有种踏实的感觉:只要方向对了,总会出成果的。
盛妍把空间里的资料翻了个底朝天,一页一页地仔细查看,生怕漏掉任何一条可能有用的线索。
她反复比对不同菌类的培育条件,尝试了上百种配方,调配了无数种培养基,却始终没能成功分离出那两种菌的种源。
每一次失败她都不气馁,反而更加专注地分析原因,记录数据。
虽然种源没配出来,但她意外地现,空间里的土壤和灵气对果蔬的生长极为有利。
于是,她顺势将带来的葡萄苗和小番茄种子种了下去,精心照料。
没过多久,藤蔓便爬满了架子,绿叶间挂上了串串紫莹莹的葡萄和红彤彤的小番茄,长势喜人,果实饱满。
更让她惊喜的是,空间里养的那几只鸡也陆续开始下蛋了。
她特意用晒干的蒲草细心编织了好几个柔软的鸡窝,摆在阴凉通风的角落,专门留着让母鸡安心产蛋,不至于受惊飞走。
“媳妇,小李妈和他哥嫂到了,我已经安排他们住进招待所了。”
彭宴舟走进屋,见盛妍正蹲在灶台边整理柴火,额角还挂着细密的汗珠,知道她这几天为了研究菌种忙得连轴转,脚都不曾沾地,便一直等到把人安顿妥当后才告诉她这个消息。
他语气平和,却藏着一丝心疼,目光落在她微微红的手指上,忍不住轻声补充道:“你先歇会儿,剩下的事交给我。”
“彭宴舟,我去拿一头野猪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