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重量大,四十斤也不算多。但对一般人家来说,这个量绝对算多了。
汤嫂子和苏韵怡同时瞪大眼睛:“四十斤?!做这么多?”
秦绥绥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太多了嘛?要不我加点钱?”
苏韵怡摆摆手:“不是不是,这么多你吃得完吗?”
“我想多做点腐乳,我们家人都爱吃,到时候东临哥和云来哥估计也不会回京市,他们也爱吃,我还想再送点给我师父他们,还有其他的留点鲜豆腐,炖鱼吃。”
她这么一说,两个人就明白了。确实三个大男人饭量大,再加上还要送人,多做一点也无妨,而且主要是琼台岛天气热,一年也就这么一段时间凉快点,现在不多做点,那就得等明年。
“帮我也做个十斤吧!”汤嫂子忙在一旁开口。
苏韵怡点点头:“成,嫂子,您一会儿把黄豆给我,我帮忙一起带过去,他们早上开工早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二天一大早,天刚亮没多久,秦绥绥就起床,都还没吃早饭,骑着车子往光明顶大队去了。
苏韵怡已经在赵婶子家了,一直在门口等着她,一见她来,忙把人拉着往里走:“快,绥绥,已经开始做了,这会儿豆浆出来了,我提前给你打了半桶豆浆,怕凉了没拎出来。你赶紧先拎回去给赞赞喝。”
昨天下午秦绥绥就让苏韵怡帮忙把黄豆带给赵婶子了,为了不耽误上工,赵婶子他们家做豆腐都是从凌晨四点左右就开始了。
豆腐房里,赵婶子一家人都在忙活,一年到头,他们也就这段时间开开工,帮大队里的乡亲们做点豆腐,换点东西或钱票,这是大队里多年来默许的,只要不是太过分,大队长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为是家庭小作坊,他们每天做的量不多,今天主要就是帮秦绥绥和苏韵怡,还有汤嫂子家人做,加起来也就六十斤,秦绥绥占了一大半。
秦绥绥认识赵婶子,平时她到麦奶奶家去,时不时也会跟她打招呼。
赵婶子此刻正在大锅前查看豆腐的凝固形态,已经点完浆有一会儿了,马上就要压豆腐了。
秦绥绥走过去,笑着打招呼:“婶子,忙着呢,今天麻烦你们了。”她一边说,一边从兜里掏出两块钱不动声色地塞到赵婶子口袋里。
昨天拿来的四十多斤黄豆,那是用来做豆腐的,但加工费,还是要给的,不然人家凭什么冒这个风险帮你做。
赵婶子愣了一下,用手悄悄摸了摸口袋里的钱,她能摸出来,应该是两块钱。脸上的笑容更大了些:“秦同志不用客气,今天做得多,一会儿多拿点回去。”
秦绥绥是光明顶大队的“财神爷”,赵婶子本就对她有些敬重,再加上小姑娘生得好,有礼貌,平时去她隔壁的麦家,也总会跟她打招呼,上次拿来板栗,还分了一把给她家的小孙子呢!赵婶子记得这个人情。
是以这会儿,赵婶子又从另一锅还在煮的豆浆里,多舀了几大勺到她的木桶里:“这豆浆多,你多舀点回去喝,这几天想喝豆浆,早上这会儿都可以来婶子家舀点儿回去,这几天早上婶子家都会做豆腐!”
秦绥绥也不客气:“多谢婶子!那我先趁热把豆浆拿回去啦!正好给家里孩子喝了好去上学呢!”
“哎!好!快去!豆腐还得一会儿呢,不着急哈!”
秦绥绥跟苏韵怡也说了一声,就把木桶挂在自行车后座上,骑着往家里去了。自行车后座她提前放了几个大钩子,就是为了等会儿拉豆腐回去的。
苏韵怡原本就帮她装了快半桶了,赵婶子刚才又用椰壳水勺给她舀了几大勺进去,都快一桶了,这么多豆浆,他们今天不吃饭只喝这个都喝不完。
秦绥绥走到没人的地方,匀了半桶到空间里,空间里能保鲜,放多久都不会坏。然后便用厚衣服蒙着桶口,赶紧回家去了。
家里赞赞刚起来,裴九砚也刚从厨房忙活出来,探头从厨房的窗户看见她提着大桶回来,赶紧去帮忙:“我说你今天怎么起这么早呢,去拿豆浆怎么不早说,我去拿就好了。”
秦绥绥摆手:“没事,我也想去看看。对了这豆浆你倒一半儿出来,给隔壁汤嫂子送过去,她是孕妇,多喝点豆浆好。”
“成。你先吃饭,我来弄。”
裴九砚把桶里的豆浆倒进自家的水壶里,煤炉上还有一点儿余火,豆浆放在上面温着不会凉。又倒了三碗出来,他们吃早饭喝。
豆浆刚出锅烫得很,再加上秦绥绥一路都用厚棉袄捂着,几乎都没冷,这会儿一倒进碗里,碗底的糖就被滚烫的豆浆烫化了,乳白色的浆液在碗里打了个旋儿,在面子上冒出少许的乳白色泡泡,清晨微凉的空气里,这碗豆浆显得格外美味。
喜欢喜报!资本家小姐来海岛随军了请大家收藏:dududu喜报!资本家小姐来海岛随军了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