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凑在一起,头碰着头,一个念一个听,阳光从窗外斜照进来,洒在纸页上,字迹清晰可辨。
林蔓在邻县开的分店已经开了一个半月,日子虽短,成效却出乎意料地好。
每日的销量稳定增长,顾客络绎不绝,回头客更是越来越多。
客人评价也不差,口碑一传十、十传百,生意渐渐有了起色。
产品用料实在,绝不偷工减料,每一味香料都亲自把关,每一批成品都亲自试味。
定价还亲民,比起市面上那些大牌子,便宜了将近两成,却丝毫不输品质。
当地人尝过之后纷纷点头称赞,干脆直接喊“蔓香”是靠谱牌子,信得过、吃得起、买得放心。
两个县城的人都在夸,茶余饭后总能听见有人提起“蔓香”的名字。
再加上现在政策又鼓励小老板创业,县里还把蔓香写进了报纸,虽然只占了个小角落,配图模糊,字也不多,可林蔓心里踏实多了,像是终于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
她已经开始琢磨往省城展的事了,心中已有初步的盘算。
之前跟省城的李丽娟打过交道,彼此有些来往,还算熟络。
赵小雨知道她的想法后,就主动联系李丽娟,几天前已经动身去了省城,帮李丽娟处理些杂事,打扫店铺、整理账目、跑跑腿,也算是为林蔓将来进省城打个前站,探探路、认认人。
林蔓的计划是先跟李丽娟多合作几回,建立信任,分给她的利润多点,让她有甜头可拿,等双方关系稳固,市场也摸清了,再自己在省城开个店,独立运营,打出“蔓香”的名号。
“太好了!蔓蔓,你快看,燕子说咱们的东西在省城卖得可火了!”
赵敏一激动,脸都红了,声音都拔高了几分,眼睛亮得像星星。
她手指颤抖地指着信纸上的某一行字,仿佛那几行墨迹能变成金子一样。
“李丽娟都补了两回货了!说顾客都说这香味正宗,比别家的还醇!”
她越念越兴奋,连手里的信纸都跟着抖。
周瑾言最近一直在接单,起早贪黑,手不停歇。
他接的活儿越来越多,恨不得一天当两天用,白天跑工,晚上加工,连吃饭都顾不上。
他就想多攒点钱,为将来打算,为那个藏在心底的人,铺一条更稳的路。
林蔓知道他累,就没再让他操心产品的事。
这几天来,她看在眼里,心疼在心里——他白天忙生产,晚上还要核对账目,常常熬到深夜,眼睛布满血丝。
她不想再让他为这些琐事分神,便主动把所有后续事务都揽在自己身上,默默地承担起来。
前几天是她哥林强托关系,从他以前待过的运输队借了辆货车,和赵小雨一起拉了批货,送到李丽娟那儿寄卖。
林强为人踏实,做事靠谱,又在运输这一行混过几年,认识不少人。
这次他二话不说,亲自跑了一趟,帮妹妹联系车辆,又陪着赵小雨把整整一车的日用香皂、护肤膏和洗粉送到了城西李丽娟的店铺里。
这才几天,货居然快卖光了。
消息传来时,林蔓正在厨房煮粥,听到后手里的汤勺都顿在了半空。
她简直不敢相信——原本以为第一批货得卖上一两个月,没想到这才短短六天,就几乎销售一空。
李丽娟那边反馈说,顾客口碑极好,尤其那个桂花香型的护手霜,一上架就被抢购,好几个人专门回头来买。
赵小雨这封信就是来问林蔓的意思——是暂时收手,还是再补一批继续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