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天界以肉眼可见的度披上新绿,洋溢着活泼的生机。
接引、准提二圣相视一眼,双手合十,颂念一声。
无量金光自其顶门升起,普照寰宇。
金光落处,自然与天界原本的守护大阵相合,霎时间,守护大阵大放光芒,从上方星空中接引来纯净星力,转化成海量灵气,顷刻间整个天界灵气如雨洒落。
二圣同时也暗自施法,将部分被调理纯净的星力,悄然引向西方大地。
太清老子最为淡然,他只轻轻一拍腰间悬着的黄皮葫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葫芦口无声开启,阴阳二气汩汩流淌而出,刹那间化作一张巨大无朋、蕴含天地至理的太极道图虚影,缓缓覆盖在天界的最高层。
这张玄奥的阴阳道图并没有如先前几人造出的那样大动静,而是挥出协调作用,将元始的清光、通天的上清灵力、女娲的造化之力、西方的星辰大阵梳理一番,各行其是。
在这阴阳二气的调和之下,所有力量不仅毫无冲突,反而相辅相成,形成一股更加宏大和谐的秩序力场,将天界残余的混乱法则彻底梳理规整,归于至简至静。
老子虽一言未,其太极阴阳的道韵,却成了整个重塑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稳定基石。
圣人之力,当真是穷尽造化玄妙。
在六位天道圣人的伟力之下,仅仅是盏茶功夫,整个三十三重天界便已旧貌换新颜!
昊天与瑶池望着眼前焕然一新、更胜从前辉煌的天庭,心潮澎湃。
然而激动之余,他们心中也无比清醒。
恢弘的宫殿只是躯壳,缥缈的仙气只是表象。
天界的根基在于运转的秩序,秩序的核心在于分司执掌的仙神。
没有足够的人手填充各宫各殿,执掌星辰、梳理云气、维护界壁、记录仙籍、行法度律令……这巍峨的天庭,便只是一个美轮美奂的空架子,何谈“代天行道”?
昊天深吸一口气,在腹内打好草稿,郑重转身,面向左右六圣,深深揖礼:“
昊天感念诸圣大能,神威再造,天界气象已复,蔚为壮观!
然,天庭欲行统御三界之责,非我与瑶池二人可为。
星辰运转、仙籍登记、天条施行、维持秩序……诸般事务,繁复无比,亟需贤才分任。
昊天虽蒙道祖恩赐,执掌天庭,然深知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恳请诸位圣人师兄,念道祖嘱托,为洪荒众生安泰计,慈悲扶持,略遣得力人手,助我二人将天庭运转之架骨立起,恢复基础秩序!
昊天与瑶池,在此拜谢诸圣!”
他的言辞恳切至极,姿态恭敬,字字句句不离“道祖旨意”与“洪荒安泰”,将请求置于大义之上。
六圣闻言,面上神色虽有不愉,却皆知昊天所言乃正理。
女娲是第一个回应昊天请求的。
“昊天师弟,吾于混沌立娲皇天,未曾在洪荒广立道统,座前并无常驻门人可供差遣。”
她微顿,又接着说道:“巫妖量劫虽落幕,然天地间妖族生灵繁衍不息,其中亦有良才。
昊天师弟若觉某些妖族后起之秀,能力尚可、心性纯良、未沾染因果孽业者,确可堪天庭所用,汝只需提名,吾可降下娲皇法旨,以吾之名义相召,遣其入天庭效力。
此乃吾所能尽的一点微薄之力了。”
昊天听闻此言,心中欣喜,妖庭刚散,若是以天庭名义相召妖族之人,其人感念妖庭昔日光景,未必愿意再栖身天庭。
而今有女娲作保,以娲皇宫名义传召妖族之人,这就免了许多口舌,还能在他们心中树立起天庭正统的理念!
昊天立刻深深一揖:“多谢师姐!有娘娘娲皇名号加持,定能招揽到贤才俊彦,助天庭运转,昊天感激不尽!”
女娲微微颔,不再多言,飘然身姿,仿佛与周遭天云融为一体。
昊天随即看向其他人。
老子依旧是那副古井无波的模样,眼皮微抬,声音平淡似水:“
吾之道清净无为,门下唯传一徒,曰玄都。
玄都肩负人道演化精义传承之重责,乃人教根基所系,不可使其耽于天庭俗务,分心失道。”
此言一出,昊天心中难免掠过一丝失望。
然而,老子话锋随即一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