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我看书斋>觉醒系统:四合院里享受生活 > 第184章 你好1979(第1页)

第184章 你好1979(第1页)

日子在提心吊胆和小心翼翼的守护中一天天流逝,外面的世界风云激荡,四合院里的人事也几经变迁。

但无论外界如何变化,陈小满始终牢牢守着他的号院,如同风暴中一艘沉稳的船,庇护着妻儿老小。

转眼间,日历翻到了年。

冬去春来,北京城的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种与以往不同的、躁动而充满希望的气息。

持续了十年的风暴终于渐渐平息,坚冰开始融化,万物期待着复苏。

陈家的小院里,变化似乎不大,却又悄然生了许多。安雨琪眼角添了几丝细纹,但气质愈温婉沉静,两个儿子的健康成长是她最大的慰藉。

陈小满则显得更加沉稳内敛,岁月和阅历洗去了他身上可能曾有的一丝跳脱,留下的是一种洞悉世情后的从容。

他的《社会精英系统》在这些年里提供的更多是信息上的优势和处世的智慧,帮助他在波谲云诡的年代里最大限度地保全了家庭。

最大的变化来自于陈小满的两个妹妹,陈小雪和陈小雨。

她们早已不再是年时那两个探头探脑、为了一个工作名额而争先恐后的八岁小姑娘了。

时光飞逝,她们已然出落成了二十出头的大姑娘。

然而,她们成长的岁月正赶上“上山下乡”的高潮。

眼看着周围同龄的伙伴们一个个背起行囊,奔赴遥远的农村或边疆,陈爸陈妈愁得夜不能寐。

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舍得让一双娇生惯养的女儿去吃那份苦。

关键时刻,陈小满站了出来。

他利用这些年凭借系统和自身能力积累下的人脉和财力,花了极大的心思和不小的代价,多方奔走运作。

最终,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他成功地为两个妹妹在城里找到了正式的工作名额,一个进了街道工厂,一个去了新恢复的百货公司。

这不仅意味着她们避免了背井离乡、前途未卜的命运,更意味着她们拥有了城里稳定的工作和户口,未来的生活有了坚实的保障。

为此,陈小几乎动用了所有的积蓄,但他觉得无比值得。

陈小雪和陈小雨对哥哥感激涕零,陈爸陈妈更是老怀大慰,觉得这个儿子真是家里的顶梁柱,一辈子都依靠得上。

至于陈中华,他出生在年,到年,正好是岁的年纪。

他幸运地错过了“上山下乡”的尾巴,政策已然松动,不再像前几年那样严格。

他正在读高中,成绩不错,模样结合了父母的优点,挺拔俊朗,性格里既有父亲的沉稳,也有母亲的温和,但少年人的锐气与梦想也丝毫不缺。

他暂时还不用考虑工作的问题,更主要的是继续学业,未来或许可以期待一下刚刚恢复不久的高考。

他是新时代的雏鹰,即将面对的是一个与父辈截然不同的、充满可能性的未来。

小小的陈瑞华也已经岁了,上了初中。

他性格或许不像哥哥那样外向,但同样聪慧懂事。

这个四口之家,在陈小满的精心守护和运筹之下,安然度过了那漫长的十年,没有遭受太大的冲击和磨难。

如今,站在年的春天里,看着窗外枯枝冒出新芽,听着广播里传来的与以往不同的昂扬曲调,陈小满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期待。

外面的世界正在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他的家,他守护了这么多年的小家,终于可以不再仅仅是“守护”,而是能够舒展枝叶,去拥抱和追求更广阔、更有希望的生活了。

享受生活,在经历了漫长的蛰伏与等待后,似乎终于要展现出它真正的含义。

年的春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更具生机。

冰雪消融,不仅是自然界的,更是人们心头的。

四九城的大街小巷,那些曾经铺天盖地的标语大多已被清理或覆盖,虽然痕迹犹在,但一种新的、躁动不安却又充满希望的气息正在大街小巷弥漫开来。

陈小满推着自行车走进号院,车把上挂着一个黑色的公文包,鼓鼓囊囊的。

院里,岁的陈瑞华正坐在小凳上,面前摊开着课本和作业本,眉头微蹙,显然是被难题困住了。

岁的陈中华则靠在一旁的老槐树下,手里拿着一本《数理化自学丛书》,看得入神。

恢复高考的消息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这个刚刚平静下来的家庭里激起了新的涟漪。

中华即将高中毕业,他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高考,成了他眼前最清晰的目标。

“爸,你回来了。”中华抬起头,放下书,很自然地走过来接过父亲的自行车。

“嗯。”陈小满应了一声,目光扫过两个儿子,眼里带着不易察觉的满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