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了,快回去吧。”
他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好奇或热情,一如既往地谨慎。
陈倩会意地点点头:“哎,好的处长,那我先走了。”她转身离开,脚步声渐远。
陈小满这才慢慢走回办公桌旁,不疾不徐地锁好抽屉,拿起公文包。
他走出办公室,走廊里已经空无一人,但那种关于“个体户”的兴奋议论似乎还残留空气中。
他推着自行车走出厂门,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周围的工友们三三两两,几乎所有人都在交头接耳地讨论着同一个话题,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震惊、迷茫、好奇,或者一丝隐秘的兴奋。
陈小满没有加入任何讨论,他只是默默地骑着车,但脑海里却在飞运转。
系统界面似乎在他意识深处轻微闪烁,一些关于早期市场经济模式、风险评估、机遇捕捉的模糊信息流变得更加活跃,虽然依旧没有具体指令,却像是指引方向的微弱星光。
回到号院,妻子安雨琪迎上来,脸上也带着听到风声后的讶异:“小满,回来了?听说外面……”
陈小满放下公文包,脸上露出一个温和的、让她安心的笑容:“嗯,听说了。
是新政策。
具体怎么样,还得再看。
饭好了吗?中华呢?”
他没有多说,而是用最平常的家常话转移了话题。
有些事,需要深思熟虑,需要静观其变,不需要立刻宣之于口。
但这个夜晚,陈小满知道,有很多人的命运轨迹,包括他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些规划,都因为走廊里那阵突如其来的骚动和那几个石破天惊的字眼,而悄然生了偏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南锣鼓巷似乎和往常一样,炊烟袅袅,下班的人们推着自行车陆续归来。
但仔细看去,却能现一些不同。
往常直接回家关门的人们,此刻三三两两地聚在巷口、院门处,交头接耳,脸上的表情各异,兴奋、怀疑、担忧、跃跃欲试……
空气中仿佛流动着一股无声的电波,传递着那个石破天惊的消息,“允许个体经营了!”
陈小满推着车走进号院,脸上的神情已恢复了一贯的沉稳。
院子里,安雨琪正有些心神不宁地收着晾晒的衣服,看到他,立刻快步迎上来。
“小满,你可回来了!”她压低了声音,眼神里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惶惑,“外面都在传,说的是真的吗?真的允许……
自个儿做买卖了?”
她用了“做买卖”这个更朴素的词,语气里充满了不确定。
这十年带来的惯性思维,让她一时难以消化这样的巨变。
陈小满将自行车支好,从妻子手里接过一件衣服,动作不疾不徐:“嗯,听说了。
应该是真的,厂里也都在议论。”
“这……这世道真是变了?”安雨琪还是有些回不过神,“那以后……会不会乱套啊?”
“乱不了。”陈小满的语气很肯定,带着一种能安抚人心的力量,“这是国家定的政策,是为了把经济搞活,让老百姓日子更好过。”
他顿了顿,看着妻子,“这是好事。”
“好事?”安雨琪喃喃重复了一句,似乎在想这“好”从何来。
这时,陈中华也从屋里出来了,少年人显然也听到了风声,脸上带着新奇和探究:“爸,妈,我们同学都在说呢!说以后可以自己当小老板了?真的假的?”
“政策是真的。”陈小满对儿子点点头,“但具体怎么做,有什么规矩,还得看后面的细则。这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