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陈小雪和陈小雨在各自单位,也因为有个如此成功的哥哥而更受重视。
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
号院里,难免还有人私下酸溜溜地议论:“啧,陈小满这是了大财了!”
“当个个体户,还真让他闯出来了…”
“还不是靠他老婆娘家那点底子…”
但这些议论,早已无法影响到陈小满分毫。
它们如同微弱的杂音,被淹没在主流赞誉和自家红火事业的浪潮中。
傻柱有一次喝多了,在院里嚷嚷:“人家陈小满那叫真有本事!你们眼红也没用!”
虽是醉话,却也道出了部分实情。
陈小满自己则始终保持着一种清醒的谦和。
他依旧每天坐诊,对待每一位病人都耐心细致,开的方子务必精益求精。
他深知,今日的一切都建立在“医术”二字之上,这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他社会地位的基石。
坐在窗明几净的诊室里,听着外面候诊区轻微的嘈杂声,闻着满室药香,陈小满感到一种巨大的满足。
这不仅仅是财富的增长,更是一种个人价值的极致实现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他凭借自己的力量,真正在这个时代站稳了脚跟,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自由。
《社会精英系统》助他达到了享受生活的更高层次——一种物质丰富、精神充实、且备受尊重的体面生活。
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个看似冒险,实则精准无比的抉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陈氏中医馆的故事,已成为南锣鼓巷乃至更广区域的一个传奇。
时间步入八十年代初,【陈氏中医馆】已然成为四九城里一块响当当的招牌。
陈小满“陈大夫”的名声,早已出了区县范围,甚至有一些外地患者慕名而来。
他的宗师级医术,经过无数疑难杂症的验证和患者的口碑酵,几乎被传得有了几分“神医”的色彩。
财富的积累对于陈小满而言,确实已成为一个数字游戏。
医馆的收入源源不断,他购置了更宽敞的院落作为新馆址,聘请了更多有实力的坐堂大夫和学徒,但他自己依旧坚持每日接诊一定数量的疑难重症患者。
这不是为了钱,而是一种责任,也是他保持医术精进的根本。
然而,正如他所预料和追求的,真正让他感到自在和满足的,是那水涨船高、实实在在的社会地位。
如今的他,行走在街坊邻里间,收获的早已不再是“轧钢厂陈处长”那种带着距离感的客气,而是自内心的尊崇和热情。
“陈先生,您出诊回来啦?”
“陈大夫,吃了没?家里刚炖的肘子,给您拿一个?”
“陈伯伯好!”这是街坊家的孩子。
这种尊敬,是冲着他“陈大夫”这个人,冲着他妙手回春的医术,冲着他解决了许多人痛苦的实际功德。
这是一种更为厚重和持久的社会认同。
他的交际圈也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再局限于轧钢厂的同事和四合院的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