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穿过镌刻着“华夏学院”的校门,眼前豁然开朗。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片开阔的操场。
崭新的塑胶跑道环绕着翠绿的草坪,篮球架与足球门静静矗立,充满了现代的气息。
操场之后,便是错落有致的小学建筑群。
灰瓦白墙,飞檐翘角,每一栋楼都用廊道连接,既规整漂亮,又处处透着设计的巧思。
郑书记走在前面,一边为他们介绍着各个建筑的用途。
“左边那栋是综合教学楼,右边是实验楼和图书馆,后面那一排是学生和教师的宿舍……”
刘彻看着这宏伟的建筑群,心中颇为满意,虽然不懂那些到底是啥用途,但听着郑书记说得头头是道,便也跟着微微颔,偶尔提出一两个问题。
当走到教学楼前时,他们便看到一道忙碌的身影,正从旁边的楼里搬运着崭新的桌椅。
郑书记看见那人,立刻笑着扬声喊道:“小周老师!”
那位年轻的男老师闻言,停下脚步看了过来,随即举着桌椅笑道:“郑书记,您怎么过来了?你们稍等一下哈。”
说着,他便快步将桌椅搬进了楼下的教室。不一会儿,一男一女两名老师便从教室里并肩走了出来。两人的年纪都不大,看着似乎比李今越还要小上一点,但脸上都洋溢着的笑容,让人心生亲近。
来到跟前,两人便热情的打着招呼:“郑书记,这两位是?”
郑书记闻言,立刻为他们介绍:“这位是负责跟进咱们学校进度的李今越小姐。这位是刘先生,是咱们学校的出资人之一,他们今天特地过来看看。”
两人一听,眼睛顿时都亮了,立刻热情地向李今越和刘彻打招呼:“啊,李小姐,刘先生,欢迎!欢迎!”
随即,二人便伸出了手。李今越见状也伸出手和两人握了握。刘彻虽不习惯这后世的礼节,但见对方如此真诚,也没端着架子,分别与二人轻轻交握。
郑书记见他们已经认识,便笑着说道:“好了,既然你们都认识了,那就由两位老师带着二位逛逛吧,我去隔壁学院那边看看进度。”
李今越和刘彻没有异议,郑书记便转身离开了。
两位老师热情的带着两人继续在校园里参观。在小学区逛了一圈后,几人便在一间窗明几净的教室中坐了下来。
李今越知晓刘彻心中有诸多疑问,便率先开了话头:“听说两位老师都是支教老师,而且在这儿待了好几年了?”
两位老师闻言相视一笑,那位姓陈的女老师开口道:“是啊,好几年了。我二十二岁大学一毕业就过来了,我们俩是同一届,一起分配到这儿的。”
刘彻听着,想到了后世那繁华便捷的城市。他们是在那样优越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为何会愿意放弃一切,来到这穷乡僻壤?他忍不住问道:“我听闻,一般的老师来此支教只需两年即可,你们为何愿意留在此处呢?”
周老师闻言,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的笑道:“其实,我一开始也没想留在这里,就是想在考公的时候能多加点分,所以才申请过来的。但是……来了之后,我看到这里的孩子,很多连书都读不下去。尤其是我们原来的老校长,都快七十的人了,还撑着一口气在教书,他每天都在担心,哪天我们这些支教的走了,他也教不动了,这里的孩子该怎么办?”
说到这里,他轻叹一口气:“或许就是从那时候起,我才找到了自己的责任吧。这可能也是我当初念师范的真正意义。”
刘彻听完,不由得陷入了沉默。他转头看向那位文静的女老师:“那你呢?”
陈老师温婉的笑道:“我本身就是个受助者。我小时候爸妈出了意外,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后来是我小学的班主任一直资助我,才上完了高中。再后来读大学,也是靠着国家和学校的帮助。我从小就想当一名老师,既然是当老师,那在哪里当不是当呢?何况,我觉得在这里当老师,会更有意义。”
刘彻听明白了,这二人,皆是有大志向、大情怀之人。他心中不由升起几分敬意,又忍不住问了一句:“放弃城市里的优渥生活,留在此处,可曾后悔?”
两位老师闻言,再次相视一眼。
周老师笑了,目光清澈而坚定:“有些事,总是要有人去做的嘛。况且,只要坚持下去,总归是有希望的。您看,我们这不就……等来了你们吗?”
说着,两人都不约而同地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那笑容里,是苦尽甘来的释然,是梦想照进现实的喜悦。
此言一出,天幕之下亦是赞叹连连。光幕之中,久未露面的孔夫子竟也显现并言。
[至圣先师-孔丘:善哉!大善啊!二子之行,可谓‘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若天下师者皆如此,何愁礼崩乐坏?吾虽不能与二子共执教鞭,然心甚慰之——愿尔等守其志,弘其道,使蒙昧得开,薪火永传!]
孔圣一言,天幕下的儒生们纷纷附和,对两位后世老师的行为赞不绝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歇息片刻,两位老师又带着他们去看了新建的教师宿舍。周老师看着窗明几净,设施齐全的宿舍,感慨万千:“我们以前哪里敢想能住上这样的宿舍啊。现在的环境,真的已经比很多地方都要好了。不夸张地说,我们这所小学,比市区里的一些都要好。”
陈老师也接口道:“我记得我们刚来的时候,教室就是一栋两层小楼,很多东西都是靠外面捐的。”
周老师像是想起了什么,笑道:“对,那时候冬天特别冷,我们都是把好几床被子叠在一起盖着取暖,有时候被子还不够分。”
“当时我们几个刚来的老师,看学校里的桌椅实在是太破旧了,就凑了点钱,把孩子们常用的那间教室里的桌椅给换了。结果自己身上也没什么钱了,连过冬的衣服很多都是别人捐的。”陈老师说起往事,脸上没有丝毫愁苦,反而带着几分怀念,“那时候,我们哪里敢想,未来能有这样的环境啊。”
李今越和刘彻静静地听着,仿佛能看到那段清苦却又充满希望的岁月。
陈老师看着两人,神情变得无比认真:“后来,我们听说国家要给我们翻修教学楼,那时候大家高兴了好久。结果没过几天,老校长突然特别激动地跑来告诉我们,说有几位大投资人要给镇子捐建一所全新的小学!"
"那时候别说是孩子们了,连我们自己都不敢相信。直到现在,站在这里,我们都还觉得像在做梦一样。”
说完,两位老师不约而同地站起身,对着刘彻深深地鞠了一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