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墙的缺口刚补了一半,水泥作坊的工匠说,石灰石快没了,得派人去百里外的矿山拉……
正想着,诗晴匆匆跑来,手里拿着一张纸条:“小姐,崔公子让人送来的,说粮库的存粮只够支撑半个月了,邻州的粮商不肯卖粮,说要等嵘阳王的命令。”
时晚夏接过纸条,指尖冰凉。嵘阳王的手伸得真长,连邻州的粮商都能控制。
她转身对诗晴说:“你去告诉崔公子,我这就去府衙见他,让他准备一下,我们去拜访城西的周乡绅。”
“他家有私仓,存粮不少,只要他肯出粮,我可以答应他,今年楚州的赋税,他家用粮抵。”
赶到府衙时,崔知浩正在院子里看公文。
他穿着一身青色长衫,头用玉簪束着,脸上带着淡淡的倦意,却依旧沉稳。
看到时晚夏来,他放下公文,递过一杯热茶:“刚想让人去找你,粮的事,你知道了?”
“知道了。”
时晚夏接过茶,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开。
“我想去找周乡绅,他家有粮,只要能说动他,半个月的粮荒能解。”
崔知浩点头:“我已经让人查过周乡绅的底细了。”
“他儿子在京城做官,去年因为嵘阳王的事被牵连,下了大狱,他心里对嵘阳王有怨,只是不敢说。”
“你去说,或许有希望。”
他顿了顿,又道:“我跟你一起去,万一他不肯,我再用崔家的名义施压。”
“清河崔氏的面子,他还是要给的。”
时晚夏心里一暖。
自从太子走后,崔知浩就像她的后盾,不管遇到什么难题,他都能冷静地想出办法,从不推脱。
她想起沈砚初前几天来找她,说要调自己的亲兵来楚州“帮忙”,却被她拒绝——沈砚初的心思太明显,他想要的是楚州的控制权,而崔知浩,想要的只是帮她守住楚州。
两人刚要出门,王瑾芊提着一个食盒走进来,笑着说:“时姐姐,崔公子,你们这是要去哪儿?”
“我做了些点心,刚出炉的,你们先垫垫肚子。”
她穿着粉色罗裙,脸上带着浅浅的梨涡,看着活泼,却心思玲珑。
这些天,她凭着崔家的名帖,跑遍了周边的州府,为楚州争取到了不少药材和工具。
“正要去见周乡绅,谈粮的事。”
时晚夏拿起一块点心,咬了一口,甜而不腻。
“王小姐,多亏了你,上次邻州的药材,要是没有你,我们还拿不到。”
王瑾芊摆手:“时姐姐客气了,我也是楚州的一份子,帮衬是应该的。”
“对了,我刚从城外回来,看到李公子在训练乡勇呢——他把自己的玉佩都当了,换了些兵器,分给乡勇们,还说要帮着保护农田。”
时晚夏愣了愣。
李长禹自从中元夜后,就很少跟她说话,只是默默做些事。
她知道他心里有愧疚——当初若不是他……,他们也不会形同陌路。
如今他肯放下身段,帮着训练乡勇,也算是一种弥补。
“他肯做事,是好事。”
时晚夏轻声说,“等粮的事解决了,我去看看他训练的乡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