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如血,透过祖祠破窗,在青砖地上投下铁笼般的阴影。沈砚书香手中的虎头杖第三次顿地,杖底青砖轰然塌陷,露出丈许见方的密窖——九口包铁樟木箱整齐码放,森然肃杀。
“逆女也配谈家产?”他靴尖踢开箱盖,白花花的官银灼人眼目,“可知这些银子,够买你们庶房多少条贱命?”
陆云袖罗袖轻振,三枚银针钉入箱缝。针尾染血布条迎风展开,竟是云州盐课司密档:“永乐三年江北盐引案,用庶房子弟顶罪,独吞三万引!”
盲眼美妇的胡琴骤作裂帛声。琴腹迸出暗账,纸页间血珠干涸:“长房私开永昌钱庄,吸尽庶房血脉——四房十七叔的祖传药铺,就是被驴打滚的利钱逼得投井!”
沈知意真武剑未出鞘,剑鞘轻点窖壁。砖石剥落处露出密密麻麻的田契——十二万顷良田地契,皆按庶房血指印!
慕容迟银针疾射,钉穿箱中暗格。漕运衙门密函散落——长房竟在漕粮掺沙,省下银子换盐引高价强卖庶房!
九个药人孩童默然褪衣。每人背上刺着银号徽记——正是长房操控的“沈氏钱庄”暗印。
“姑姑们可知?”为孩童嗓音嘶哑,“我们这些‘药人’,实为长房抵给官府的活契!每试药三月,抵银五十两”
药叟锄头砸向窖底。借据涌出——竟以各房祖坟抵押的高利贷!末尾盖着沈砚书香的私印!
西厢房冲出七十二名账房先生,手捧血账:“假造灾年吞没公中粮款;抬高族学束修逼庶房弃文从商;祭田收成虚报七成!”
盲眼美妇以指沾血,在青砖上勾算盘。血珠凝成账目:“洪武三十年至永乐元年,长房共侵吞各房白银八十九万两,田产十二万顷,铺面三百”
窖顶梁柱轰然倒塌。梁中藏丈长金算盘——每颗算珠皆熔金元宝,刻被害庶房姓名!
朝阳升起时,百年虚伪崩塌。族老疯抢地契,契纸遇光即焚,灰烬中露出真公账——九房产业本该三七分账,长房私吞九成!
更夫新谣伴着算盘声飘来:“沈家巷,算盘响仁心堂前账本黄莫道金银无姓字且看血债累累偿”
沈知意剑尖轻挑,满地卖身契纷飞如蝶。每张契纸系着的金线尽数断裂——线头皆攥在沈砚书香手中。
“大伯父,这些债,该清了。”
断线处涌出黑压压人群——全是被长房欺压过的庶房子弟。众人默然拾起账册银两,在祖祠前垒成九座银山。
“今日起,沈家九房平分产业,再无嫡庶之别!”
朝阳彻底照亮祖祠时,影壁后的暗门悄然显现。门内供着无字牌位——牌位前放着半块冷硬月饼,月饼下压着黄的纸:“永乐三十五年,嫡系长房私吞祭田收成八百石”。
银山投下冰冷的光。沈砚书香暴起,虎头杖直劈银山:“庶房贱种也配染指祖产?”
杖风扫落银锭,火星四溅处露出银底官印——竟是长房私铸的伪银!
“大伯父好手段。”沈知意剑尖挑开伪银,露出底层真库银,“用铅芯假银充岁贡,真官银熔铸成沈家私锭?”
陆云袖银针钉穿伪银,针带铅屑凝成账目:“永乐元年江南铸币案,长房用假银换真银,吞没官银三万两——锦衣卫尚在查办!”
盲眼美妇胡琴再裂,琴腹又出暗账:“永昌钱庄专收赃银熔铸——四房十七叔因现熔官银被灭口!”
药人孩童褪衣露背——银炉徽记赫然在目:“我们白日试药,夜里要在银炉房熔官银”
药叟锄头砸向银山。银锭四溅处露出底层密格——刑部海捕文书整齐码放,全是缉拿私铸案犯的告示!
西厢冲出七十二名银匠,手捧血书:“长房逼我们日夜熔铸假银,三十七名孩童中毒夭折!”
盲眼美妇血指勾算盘:“洪武三十年至永乐元年,长房私铸假银一百二十万两,其中九十万两充作各房公中账”
地砖轰塌,丈深银窖暴露——窖壁全是熔银坩埚,每个埚底刻着被害银匠姓名!
朝阳愈烈,百年银窖彻底显现。族老疯抢银锭,银锭遇光变色,露出底层洪武官印的真银!
更夫新谣随风箱声飘至:“沈家巷,炉火旺仁心堂前银水烫莫道金银无来历且看铅毒染夕阳”
沈知意剑扫银锭入窖。熔埚碎裂,每片碎渣映出铅毒致死的孩童面容。
“今日起,沈家永罢私铸,所有银两尽数充公赎罪!”
银窖深处,被铅毒染黑的银锭撞开暗门。刑部卷宗赫然显现——“永乐三年沈氏私铸案”卷盖着锦衣卫指挥使朱印。
沈砚书香癫狂大笑,虎头杖砸向卷宗:“庶房贱种也配谈赎罪?这些银两——本是皇上默许!”杖风扫落卷宗,露出户部批文:“准沈氏长房以银代粮,充北伐军饷”。日期正是永乐三年初,燕王北上之时。
陆云袖银针钉穿批文,纸屑凝成新账:“以银代粮?用三成真银充军饷,七成铅芯假银中饱私囊——若北伐军得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盲眼美妇琴腹再裂,暗账纷飞:“永昌银号专收阵亡将士抚恤银重铸——三十七位将士家属领到的全是铅芯假银!”
药人孩童褪衣露背——“北伐军饷”四字烙在银炉徽记旁!“我们熔的官银里,有烙‘阵亡将士抚恤’字样的”
药叟锄头砸向窖深。兵部密函涌出——长房竟以劣质兵器充军械,省下银子换假银!
西厢冲出七十二名老兵,手捧血书:“军在军粮掺沙,棉衣塞芦花,省下银子尽熔假银!”
盲眼美妇血指勾算盘:“永乐元年至三年,长房侵吞军饷二百万两,其中一百二十万两充作”
银窖四壁轰塌,丈深兵械库暴露——锈蚀刀枪皆刻“沈氏督造”!
朝阳灼目,百年兵库无所遁形。族老疯抢卷宗,卷宗遇光即焚,灰烬中真兵部档案显现——北伐军三成伤亡,竟源于劣质军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