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我看书斋>历史不是爽文 > 第14章 物质满足不能代替阶级平等阶级公平比物质公平更重要(第1页)

第14章 物质满足不能代替阶级平等阶级公平比物质公平更重要(第1页)

什么是“物质公平”?什么是“阶级公平”?在讨论“物质满足”与“阶级公平”之前,我们必须先厘清这两个概念的本质。

物质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在基本生活资料的分配中享有相对平等的权利,比如每个人都能吃饱饭、住得起房、享受医疗、受教育的机会。它强调的是每个人“手上拿到了什么”。

阶级公平则更深层。它不是仅看“你有没有饭吃”,而是看“你有没有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力”“你有没有参与生产关系的平等地位”“你能否摆脱被统治、被压迫的处境”。它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在生产资料掌握、政治权力参与、社会地位尊重上的结构性平等。

举个例子:地主家给佃户天天白米饭吃,甚至让他们穿得体面点,这是不是“物质满足”?是。但只要土地还掌握在地主手里,佃户仍然没有决定自身命运的权力,这种“吃饱穿暖”不过是带着项圈的温饱,是温顺的服从。

这就是“物质满足≠阶级公平”的本质。

“温饱主义”的陷阱是你吃饱了,但仍然活得像个下人。

历史和现实中,“温饱主义”被反复包装、传播,成为许多统治者维护阶级不平等的工具。

封建王朝里,百姓吃饱点、穿暖点,可能只是为了更好地“纳税服役”;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物质条件改善”也常常被当作取消罢工、压低组织权力的借口。

温饱主义的实质是:你可以吃得比昨天多一点,但永远不能有“平等参与”的野心。

它灌输的是一种“你已经够好了”的虚假满足感,用“物质糖衣”包裹住了“阶级不公”的毒药。最终结果是:奴隶不再反抗,而是希望成为最富的奴隶。

马说:“人的本质在于他的社会关系。”一个人在社会关系中如果永远处于被动地位,即便拥有再多金钱,也不会拥有真正的自由。

剥削结构不变,物质分配再好也是“奴隶的饼干”。

请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你在公司里工资很高,有车有房,但老板随时可以开除你,公司治理你没有言权,行业规则你无从参与,这种“富裕”是自由吗?是公平吗?

如果结构性不公存在,物质满足就只是统治者给你的一根“延长链条”。

用教员的话说:“没有阶级的解放,一切其他的权利都是空话。”

再举一个极端点的例子:古代中国的太监——他们吃得比百姓好、穿得比百姓好,甚至有巨额财富,但他们有人的尊严吗?他们的财富改变得了“宦官就是奴仆”的事实吗?

所以说,如果社会结构中财产集中于少数人、话语权集中于少数人、资源控制权掌握在一个阶层手里,那其他人再“物质改善”,也只不过是“链条上的进化”。

“幸福的工蚁”也是蚁,不是人。

今天不少媒体宣传“一个月一万块也能幸福”,宣传“工人也有尊严”,但不谈劳动者有没有“谈判权”,有没有“工会保护”,有没有“行业组织话语权”。

这是典型的“虚伪幸福”——让你接受物质满足=人生成就的观念。

可现实是,真正的幸福从来不是“老板不奖金”,而是我有没有“不给他打工”的权力;不是“我工资高不高”,而是我有没有资格决定自己能干什么、该干什么。

幸福的工蚁,仍然是工蚁。只有拥有平等地位的“人”,才配谈幸福。

没有阶级公平的社会,即使物质看似丰富,也是“内在等级森严的奴隶制变种”。

很多人误以为“穷”让人痛苦,其实更根本的痛苦是“你再努力也难以改变阶层命运”。

比如农民工辛苦打拼十年,孩子高考却因户口被限制;普通白领勤奋工作一生,却买不起一套像样的房子。这些不是单纯的“物质问题”,而是结构性的阶层压制。

贫穷可改,但被锁死的阶层、被拒绝的上升通道,才是“绝望”的根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