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渐浓,第一颗星子跳上天幕时,草滩上亮起篝火。有人用蒙语唱起古老的牧歌,大乾汉子们敲着陶碗应和。
火光照亮陆老爷子含笑的脸,也照亮他藤杖上那枚铜牌——长生天庇佑的蒙文下,一行汉文小字若隐若现:
明月照处,皆是故乡。
腊月初八,帝京的雪下得正紧。长乐殿的琉璃瓦上积了半尺厚的雪,檐角垂下的冰凌像一把把倒悬的剑。
萧蔷倚在凤榻上,指尖的翡翠戒指叩着暖玉手炉,出沉闷的“笃笃”声。
案头堆着三封八百里加急:江南盐税亏空、河间府难民暴动、边军哗变索饷。她捻起最上面那封,朱批未干:“着顾明华平江南乱民,延误者斩。”
“太后娘娘!”李全连滚爬进殿,官帽歪斜,“不好了!西直门……西直门被难民撞开了!他们举着‘清君侧’的旗,往午门冲呢!”
“慌什么?”萧蔷冷笑,“让赵擎带殿前司去平乱。凡近午门百步者,格杀勿论。”
话音未落,殿门轰然洞开。风雪卷着个人影跌进来。
是太上皇,以前的驸马,他裹着玄狐大氅,鬓角沾着雪沫,手里攥着半块蟠龙玉佩。
“蔷儿,”他声音沙哑,“收手吧。玉儿已经十四了,该亲政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萧蔷猛地起身,翡翠戒指磕在手炉上,“当啷”一声脆响:“连你也要反我?”
“是你在反天下!”驸马举起玉佩。
那与小皇帝萧玉腰间那块本是一对,“顾明华的十万边军已到通州,难民跪在雪地里喊‘请皇上临朝’。你再不放权,这江山……”他顿了顿,眼底通红,“就要被你烧成灰了!”
次日寅时,午门钟响二十七声——这是国朝大典的仪制。
萧玉穿着簇新的明黄龙袍,坐在冰冷的龙椅上。
指尖死死抠着扶手上的蟠龙雕纹,雕棱硌得掌心生疼。
这是他第一次坐上这把椅子,底下却跪着黑压压的难民。
雪地里蜿蜒的血痕冻成了褐色的冰,像一条丑陋的蜈蚣。
“皇上!”一个白老妪扑在丹墀下,额头磕得鲜血淋漓,“河间府三年大旱,官府还强征‘剿饷’!我三个儿子……都饿死在充军路上了啊!”
萧玉喉头滚动,刚要开口,却见母后萧蔷从屏风后转出。凤冠上的东珠晃得人眼晕,声音却冷得像冰:“刁民聚众谋逆,按律当诛。赵擎——”
“臣在!”赵擎按刀上前。
“慢着!”顾明华踏雪而来,玄甲上凝着冰霜。他身后跟着十八名边军将领,每人手中捧着一方木匣。匣盖掀开,露出里面冻硬的窝头、霉的军粮、锈蚀的箭簇。
“太后请看!”顾明华单膝跪地,举起半块虎符,“这是边关将士的饭食,这是江南难民的裹尸布!您再不放权,臣只好……”他猛地抽出佩刀,“清君侧!”
刀光映着雪光,刺得萧蔷倒退半步。
她望着丹墀下骚动的人群,忽然现难民中混着许多熟悉的面孔有江南米行的老掌柜,有河间府的里正,甚至还有她安插在顾明华军中的暗桩!
“你们……”她指尖抖,“都反了?”
三更时分,长乐殿的宫门落了重锁。
萧蔷坐在铜镜前,间金凤衔珠步摇微微颤动。
喜欢逃荒赶海,奶包的海岛虾蟹满地爬请大家收藏:dududu逃荒赶海,奶包的海岛虾蟹满地爬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