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我看书斋>觉醒系统:四合院里享受生活 > 第207章 医馆(第1页)

第207章 医馆(第1页)

春日的阳光透过古旧的窗棂,洒在陈氏中医馆略显斑驳但洁净无比的地板上,空气里弥漫着熟悉的、令人安心的草药香气。

安雨琪轻轻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和陈小满一同走了进去。

自从年安老爷子溘然长逝后,这间承载了安家几代人心血和南锣鼓巷无数人健康记忆的中医馆,仿佛也失去了一部分灵魂。

安雨琪的父亲志不在此,早已在别的单位任职,母亲更是对药材一窍不通。

安雨琪成了安家后辈里唯一得了老爷子真传,也对这间医馆有着最深感情的人。

老爷子走后那段时间,她几乎天天泡在这里,整理遗物,核对药方,默默地流泪,也是在这里,陈小满一直陪着她,给了她巨大的支撑。

如今几年过去,悲伤渐褪,留下的更多是责任和怀念。

安雨琪虽然大部分时间住在号院,但跑医馆跑得最勤的就是她。

陈小满有空便会陪她一起来,他虽不姓安,但一身宗师级的医术和对中医药的理解,让他无形中成了这间医馆实际上的“定海神针”和技术顾问。

夫妻二人一个心细如、温柔坚韧,一个医术通玄、洞察秋毫,倒是将医馆维持得很好,甚至在某些方面比老爷子在世时更加井井有条。

“小满哥,雨琪姐,你们来啦!”一个十六七岁、眉眼清秀的小学徒正在柜台后认真地擦拭药碾子,见到他们连忙打招呼。

这是附近人家的孩子,对中医有兴趣,安雨琪便让他来帮忙,也算是个学徒。

“嗯,小石头,今天没什么事吧?”安雨琪温和地问着,目光习惯性地扫过药柜、诊桌,一切都井然有序。

“没事,刚才有位大爷来抓了副治风湿的药,按方子抓的,都核对过了。”小石头认真地汇报。

陈小满则径直走向药柜,随手打开几个抽屉,捻起里面的药材看了看,又凑近闻了闻。

“黄芪品相不错,是上次从那家新合作的药材商进的?”他问道。

安雨琪走过来点点头:“嗯,他们家货源挺稳,炮制得也讲究,就是价格比别家稍贵一点。”

“药材这东西,品质第一,贵一点值得。”陈小满盖上抽屉,“药效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不能省这个钱。”

他又走到诊桌前,上面放着安老爷子用了大半辈子的脉枕和笔墨纸砚,都被安雨琪擦拭得一尘不染。

“最近来看诊的人,还是以老毛病和换季不适的居多?”陈小满问妻子。

“嗯,”安雨琪一边整理着桌上的病历记录一边说,“咳嗽、风寒、老寒腿,还有就是些心神不宁、失眠的。

方子大多还是用爷爷以前留下的那些经典配伍,效果都还不错。

”她顿了顿,看向陈小满,眼神里带着询问,“不过,有几个复杂的疑难杂症,我有些拿不准,正想等你来看看脉案。”

陈小满点点头:“好,等下我看看。”他尊重安老爷子的传承,也信任安雨琪的判断,只有在遇到真正棘手的问题时,他才会提出自己的见解或更优化的方案,且总是用商量的、启式的口吻,从不越俎代庖,最大限度地维护着安雨琪和这间医馆的独立性。

安雨琪拿出几份病历,陈小满接过,坐在老爷子曾经坐过的椅子上,仔细翻阅起来。

阳光照在他沉静的侧脸上,那份专注和沉稳,竟与安老爷子有几分神似。

小石头在一旁敬畏地看着,他知道这位不怎么常来的“小满哥”才是真正的神医,连雨琪姐都佩服得不得了。

安雨琪则开始检查药材的库存,在本子上记录需要补货的品类。

她动作轻柔而熟练,对每一味药都如同对待老朋友。

爷爷不在了,但她觉得,守着这间医馆,闻着这药香,就好像爷爷从未远离。

而身边有陈小满这样亦师亦友亦夫的依靠,更让她感到安心和有力。

检查完病历,陈小满提了几点细微的调整建议,都直切要害,让安雨琪豁然开朗。

两人又一起去后堂查看了正在晾晒的药材,讨论了下一步是否可以尝试制作一些方便街坊使用的药膏或药茶。

“爷爷以前总想做一些成药,但总是忙不过来。”安雨琪有些感慨地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