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我看书斋>末世女只想种田 > 第223章(第1页)

第223章(第1页)

卢县令闻言,眼睛一亮,刚要开口称赞,阮玲珑又接着道:“不仅如此,玲珑还想为平安镇所有九岁以上的孩童,代缴三年官学的束脩。”“三年时间,足够他们识得常用字,学会基础算数,明些事理。日后无论是务农、经商还是学手艺,总归能多一条路走。至于更长远,玲珑力有未逮,只能尽此绵薄之力了。”卢文清愣住了,随即一股巨大的感动和敬意涌上心头。他出身寒微,太明白这三年的免费读书机会,对于许多贫寒家庭的孩子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是钱,这是改变命运的可能!卢文清猛地站起身,不顾阮玲珑的阻拦,对着这位年轻却心怀大义的裕民夫人,深深地、郑重地作揖行礼。“夫人高义!卢文清代平安镇所有学子及百姓,拜谢夫人!此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善举!下官……下官……”他声音有些哽咽,竟一时语塞。这个好消息如同春风,迅速传遍了平安镇的大街小巷。庄户人家先是难以置信,继而爆发出巨大的喜悦和感激。裕民山庄门口,再次悄然堆起了“小山”。这一次送来的是平安镇老百姓朴实无华的谢意:几把自家腌得油亮的咸菜、一坛新酿的醪糟米酒、几双妇人一针一线纳得厚实暖和的棉布鞋、几对给未来小娃娃绣的虎头鞋、一篮刚摘下的新鲜野菜、一篮新鲜野果……这些东西或许不值钱,却承载着沉甸甸的心意。平安镇的富户们,在修路中尝到了名望的甜头,此刻更是闻风而动。有人立刻表示愿意设立“勤学奖”,每学年奖励官学里成绩最优异的十名学子;有人则看准了“衣食住行”中的“食”,主动提出以极低的价格承包官学食堂,保证让学子们吃饱吃好;还有人提出赞助官学学子统一的入学服饰。整个平安镇,因为“兴学”一事,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浓浓的人情味。就在这官学改造如火如荼、报名处人头攒动的热闹时节,一辆外表灰扑扑的,毫不起眼的青布马车,随着熙攘的人流车马,悄然驶入了平安镇的地界。车厢内,一身寻常富商打扮的周衡昌,轻轻撩开了车帘的一角。他锐利的目光扫过车窗外的景象,这位见多识广的帝王,眼中也忍不住掠过一丝讶异。与他沿途所见的凋敝和沉默不同,这里的田野,庄稼长得格外整齐旺盛,绿意盎然,充满蓬勃的生命力。田间劳作的农人,虽然同样身穿打了补丁的衣裳,同样挥汗如雨,脸上却不见麻木与愁苦,反而带着一种昂扬的劲头和满足的笑容?老百姓之间彼此交谈,声音爽朗,甚至能听到隐约的笑声传来。这与他在别处看到的,被沉重生活压弯了腰的农人,截然不同。“停车。”周衡昌忽然开口,声音低沉。马车依言停在宽阔平整的官道旁。周衡昌利落地跳下车,不顾随从紧张的目光,径直走到道路中央,甚至蹲下身,伸出修长的手指,仔细摸了摸那坚实光滑的路面。不是常见的夯土路,而是混合了石子、黄泥和炭渣,再经石碾压实的特殊结构道路。难怪马车行驶其上如此平稳迅捷,即使前几日下过雨,路面也未见泥泞深坑。周衡昌站起身,放眼望去。这条官道不仅宽阔平整,每隔一段距离,竟还设有干净整洁的公共茅厕。路旁,三三两两的小摊贩支着棚子,售卖着茶水、简单的吃食,为过往行人提供便利。官道上,装载着各式货物的马车、驴车络绎不绝,川流不息,一派繁忙景象,哪里像个偏远西南小镇的官道?分明是沟通繁华商埠的要道气象。“这,就是她带来的改变?”周衡昌心中震撼,低声自语。他重新登上马车,吩咐道:“进入平安镇后,找间干净的客栈住下即可,不必声张。朕我先在这镇子里走走看看。”马车最终在一间名为“悦来”的中等客栈前停下。周衡昌要了间上房,房间陈设简单却洁净,与这小镇的“繁华”相比,显得有些过于朴素了。然而,躺在客栈的床上,一路舟车劳顿的疲惫却并未给他带来睡意。白日里所见的一切,如同走马灯般在周衡昌脑海中回放:那生机勃勃的田野,那笑容满足的农人,那规划科学、管理有序的宽阔官道,那便利的设施,那川流不息的车马……还有那些关于“裕民夫人”兴办学堂、富户争相效仿的传言。这一切,都与奏报上的文字重合,却又比文字鲜活生动百倍。一个女子,凭借她的智慧、仁心和不懈努力,竟真的在一片贫瘠之地,开创出如此生机盎然、秩序井然、人心向上的局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